首页 资讯 正文

南京江宁:“红果”兴农果丰收 特色产业助振兴

体育正文 126 0

南京江宁:“红果”兴农果丰收 特色产业助振兴

南京江宁:“红果”兴农果丰收 特色产业助振兴

龙虎网讯(记者 石潇梅 通讯员 迟剑)初夏时节,走进南京市江宁区(jiāngníngqū)汤山街道的汤畔农业现代园车(chē)厘子(lízi)科研种植(zhòngzhí)基地(以下简称“汤畔农业”),一棵棵车厘子树上果实累累,一颗颗车厘子体圆似球、皮亮如珠,宛如宝石般挂满枝头,让人垂涎欲滴。基地内,农户们正忙碌地采摘车厘子,他们手捧着篮子(lánzi),穿梭在果林中,脸上洋溢着(yángyìzhe)丰收的喜悦。

汤畔农业位于汤山街道涧西村,有200亩标准化连栋大棚,种植的(de)全部是车(chē)厘子,有“美早”“齐早”“科迪亚”“黄蜜(huángmì)”等6个品种已经陆续(lùxù)上市(shàngshì)。“现在果子的糖分(tángfēn)已经相当足(zú)了,5月20日开始陆续采摘上市。挂果的60亩车厘子已经进入盛产(shèngchǎn)期,上市时间持续到6月15日左右。”基地负责人孙传喜高兴地说道。据了解,基地生产的车厘子主要发往苏锡常地区,南京本地开放线下采摘,让市民游客轻松享受新鲜车厘子美味的同时,也为当地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注入了新的活力。

“这个棚种植的是‘玲珑脆’,在‘俄罗斯8号’树上嫁接的,马上就(jiù)要成熟(chéngshú)了,每颗卖到8元左右。”走进一个大棚,只见郁郁葱葱的枝丫间,即将(jiāng)成熟的车厘子裹着白色的果袋,车厘子树行间,水肥一体化(yītǐhuà)灌溉系统整齐铺展,如同智慧脉络(màiluò)将水分与有机肥料精准输送至每一株果树,绘就一幅现代农业的绚丽画卷。

“车厘子根系很娇气,不耐涝不耐旱,难成花易落果,南方(nánfāng)多雨气候种植很困难。我们加强与(yǔ)科研院所、农业农村系统合作,还引入山东、辽宁等地种植经验丰富的技术管理员,对各类车厘子品种进行大量技术调研(diàoyán),并通过试种,成功培育出了适合南京气候的车厘子,并形成系统性的管理经验。”孙传喜介绍。据了解,汤畔农业在南京地区的车厘子是其团队(tuánduì)用9年(nián)的时间(shíjiān)选育(xuǎnyù)试种出来的,目前基地车厘子种植产业已经进入成熟稳定阶段。

在汤(tāng)畔农业的示范带动下(xià),南京全意农业科技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全意农业”)加入车厘子种植行列,于江宁区东山街道上坊林场建设车厘子科研种植基地,面积超220亩,从种苗繁育到土壤改良、灌溉管理、病虫害(bìngchónghài)防治(fángzhì)、加工销售等,汤畔农业为其提供(tígōng)全方位的技术支持和指导。

走进风景秀丽的佘村,全意(yì)农业车厘子(chēlízi)基地已经初具雏形,薄膜日光温室里部分车厘子种苗已经挂果,孕育着新的希望;基地入口处,能实现精准(jīngzhǔn)种植的“智慧(zhìhuì)大脑”——智慧农业物联网管理系统正在紧锣密鼓(jǐnluómìgǔ)地搭建中。据悉,该项目建设周期为三年,计划在2025年实现一期投产,投产盛果期年产车厘子20万斤(wànjīn)鲜果、种苗1年苗年产10万株、多年(3—4)年苗年产2万株,可实现年带动新增本地农户(nónghù)30户,后期将以“公司+基地+农户”模式发展果品深加工,并积极(jījí)融入佘村近郊旅游热的有利时机,推动三产融合(rónghé),激发现代农业新活力。

“都说‘十年磨一剑’,我们种了(le)九年了。希望通过科学的规划和管理,我们为(wèi)市场提供优质车厘子产品的同时,能够加速推动农业产业的升级和转型。”谈起种植南方车厘子经历,孙传喜(sūnchuánxǐ)告诉记者。他的话语中透露出对车厘子产业的自豪和对乡村振兴的信心。未来,随着种植规模的扩大和产业链(chǎnyèliàn)的延伸,这片热土将继续书写“红果兴农(xīngnóng)”的精彩故事(gùshì),为更多乡村提供可复制、可持续的发展样板。

农业现代化,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。近年来,江宁区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,坚持产业(chǎnyè)需求导向,推动农业科技创新(xīn)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,坚持人才引领,加强现代农业(xiàndàinóngyè)科技推广应用,深化产业链协同合作,现代农业蓬勃发展。下一步(yībù)将继续加强政策扶持、资金投入、人才培养、技术支持等,培育(péiyù)乡村新产业新业态,助力乡村全面振兴。

南京江宁:“红果”兴农果丰收 特色产业助振兴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