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资讯 正文

光影里寻找童年 中国动画经典回顾展受南宁市民青睐

体育正文 35 0

光影里寻找童年 中国动画经典回顾展受南宁市民青睐

光影里寻找童年 中国动画经典回顾展受南宁市民青睐

5月11日至(rìzhì)18日,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组织36所高校赴柬埔寨金边和泰国曼谷,举办“留学广西”国际教育展,签署10项合作备忘录,超4000人(rén)观展。此情此景,成为广西教育国际化浪潮(làngcháo)奔涌(bēnyǒng)最鲜活的见证。 回溯过往,广西职业教育的这条开放之路已行走了20余载。从2004年起,广西先后组织高校赴海外举办(jǔbàn)了27场“留学广西”国(guó)际教育展,特别是2023年以来(yǐlái),广西在东盟(dōngméng)10国立项建设了17个“中国—东盟现代工匠(gōngjiàng)学院”,成为广西面向东盟打造职业教育开放合作创新高地的基石。 由“量”到“质”,由“形”至“神”,正是广西职业教育内涵升级的生动体现(tǐxiàn),也是广西紧扣“体系构建—产教融合—职教走出去(chūqù)”为主线的职业教育对外开放合作发展之(zhī)路。 从“量的增长”到“质的提升(tíshēng)” 办学能力实现跃升 在(zài)职业(zhíyè)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历程中,广西职业院校以创新实践实现了从规模扩张向内涵式发展的跨越,南宁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与柳州职业技术大学(dàxué)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。 南宁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以“非遗传承+现代设计”为特色,壮锦(zhuàngjǐn)织造、坭兴陶工艺等(děng)专业成果斐然,在2025年广西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斩获43枚奖牌,金牌与奖牌总数位居南宁中职(zhōngzhí)组榜首。 柳州职业技术大学则聚焦工业机器人等前沿领域,走出一条内涵式发展之路。2005年(nián),该校毕业生甘达淅成长为国家级技能(jìnéng)大师,其(qí)团队近5年获2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,指导学生获12项国赛金奖;他扎根机械厂生产一线,先后(xiānhòu)完成(wánchéng)100多项技改、生产工艺创新项目,拥有专利授权10多项。 与此同时,广西持续(chíxù)深化职业教育改革,拓宽多元化人才培养与成长通道。推进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改革,形成涵盖对口中职招生(含高职对口中职、本科对口中职)、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和退役军人(tuìyìjūnrén)单独招生的(de)考试招生模式,为不同群体搭建了多样化的成才桥梁(qiáoliáng)。目前,广西构建起覆盖“中职—高职—职业本科”的完整人才培养链,职业院校数量从2015年的264所(suǒ)发展至如今的310所(含4所职业本科学校),在校生达142.8万人,成为民族(mínzú)地区职教体系最(zuì)完备的省份(shěngfèn)。 从教育部发布的(de)2024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奖名单来看(láikàn),广西职业院校师生获奖创历史新高,获奖149项,其中金奖18项。 技能人才对经济社会(jīngjìshèhuì)发展的(de)贡献并不是奖牌可以衡量的。近10年来,从广西职业院校走出的毕业生逾300万人,占新增从业人员的70%以上,成为“下得去、留得住、用(yòng)得好(hǎo)”的本地产业发展新生力量。 从“点对点”到“全链条” 产教融合走向深入(shēnrù) 广西通过构建“行指委—职教集团—产业学院—实训基地”四级产教融合(rónghé)体系(tǐxì),推动职业教育从分散化合作向系统化协同转型,形成“人才共育、过程共管(gòngguǎn)、成果共享”的深度融合新格局。 在平台建设与规模(guīmó)拓展上,广西75个职教集团联动3000余家企业,年均开设超200个订单(dìngdān)班,企业参与办学比例从(cóng)38%跃升至72%。2023年落地南宁职业(zhíyè)技术大学的广西首个“比亚迪产业学院”就是一个典型代表。该学院由政校企三方组建“3+10+1”合作(hézuò)联盟,计划3年内定向培养10万名新能源汽车领域技能人才,精准填补南宁市产业人才缺口,成为产教深度融合(rónghé)的标杆项目。 校企深度合作成果斐然。2024年9月,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(2302)班的周继成和(2301)班的熊春国同时进入了一个新(xīn)的班级——“华为(huáwèi)(huáwèi)(wèi)维修(wéixiū)技师班”。学院与华为共建“华为维修技师班”,累计为华为输送3600余名人才,其中260人成为持有华为股份的正式员工;在华为研究(yánjiū)基地,该校毕业生占比高达14%,是全国为华为提供最多学生的高职院校。 区域(qūyù)产教协同发展方面,柳州以汽车产业为核心,依托国家级(guójiājí)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与(yǔ)职教园区资源,建成柳州市(liǔzhōushì)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。作为政府、学校、企业共建的公益实体,该中心累计开展技能培训37.28万人次,承办国家级竞赛21场,每年为汽车产业链输送超5000名技术人才,完成338项技术攻关,解决2853个生产难题,实现(shíxiàn)职业教育与地方(dìfāng)支柱产业的深度嵌合与双向赋能。 从区域性产业学院的(de)(de)精准育才,到龙头企业(lóngtóuqǐyè)定制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,从实训基地与产业园区的空间融合,到技术攻关与人才供给的协同并进,广西(guǎngxī)职业教育(jiàoyù)正以全链条产教融合为引擎,打破教育与产业的壁垒,构建起教育链、人才链、产业链和创新链有机衔接(xiánjiē)的生态体系,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“技能动能”,为全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改革提供了可复制、可推广的“广西方案”。 从“区域联动”到“造船出海” 国际交流取得突破(tūpò) 在全球职业(zhíyè)教育合作的浪潮里,广西凭借“背靠大西南、面朝东南亚(dōngnányà)”的独特区位,化身国际职教交流的“弄潮儿”,把职业教育的“小船”升级成联通东盟的“巨轮”,职业教育凭实力(shílì)“圈粉”。 2024年,受印尼(yìnní)国立理工学院(xuéyuàn)校长联席会委托,在自治区(zìzhìqū)教育厅(jiàoyùtīng)的支持下,柳州职业技术大学牵头80所中国职业院校同印尼国立理工学院牵头的49所印尼全部公立院校一起,启动了印度尼西亚职业教育标准升级(shēngjí)项目(简称ICVEEP项目),该项目的实施惠及近16.3万印尼学生(xuéshēng),缓解了中资企业在印尼缺专业技术人才的难题。柳州职业技术大学与“走出去”企业以及印尼当地学校,校企校协同,共建“中国—东盟现代工匠学院”,在印尼形成了国际化办学的美誉度与知名度。在此基础上,整合中方及印尼政校行企资源(zīyuán),为更多的中资企业、职业院校搭建(dājiàn)合作(hézuò)平台,实现从“借船出海”向(xiàng)“造船出海”再到“组团出海”的升级。 截至目前,广西在东盟国家已立项建设17个“中国—东盟现代工匠学院”,不断(bùduàn)强化(qiánghuà)“中文+职业技术技能(jìnéng)”教育。24所高职(gāozhí)院校在国(境)外成立了28个海外培训基地,持续开展学历教育、职业培训或技术服务,为企业培训技术工人年均超1万人次。 在“走出去”的同时(tóngshí),广西(guǎngxī)职业教育不忘“引进来”,创新举办7届中国—东盟职业教育联展暨论坛,达成(dáchéng)合作协议、签署备忘录100余项。成立中国—东盟职业教育研究(yánjiū)中心,与东南亚教育部长组织共建中国(广西)—东南亚技术(jìshù)与职业教育培训中心。通过在越南、泰国、印尼、马来西亚、老挝、柬埔寨、菲律宾等7个东盟国家举办“留学广西”国际教育展(jiàoyùzhǎn),每年吸引(xīyǐn)东盟国家在广西高职院校留学超千人。(本报记者 周仕敏)
光影里寻找童年 中国动画经典回顾展受南宁市民青睐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